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党群之窗

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守住底线,平稳运行

作者: 王冲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08日   来源: 绿塘煤矿

本人阅读了《共享机制》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深的启发和教益,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兴起与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流通和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力更是被无限放大,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成败与发展的关键。如何在不确定时代,把握好人才这一核心要素,处理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通过学习宋志平会长所著作的《共享机制》一书可以了解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笔者结合绿塘煤矿现状,利用《共享机制》一书的新观点,谈下粗浅体会认识。

一、加强人员培养充实力量储备。

作者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背景,从共享理念、共享经济、共享企业、共享机制和共享型企业家五个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共享逻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贵州矿业绿塘煤矿可谓是差距太大、短板诸多、任务艰巨。目前,井下条件复杂,职工大部分由帮扶队伍、新入矿职工组成,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基础差等因素给矿井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一是紧紧围绕煤炭开采智能化、煤炭利用清洁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等教育与行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着力培养“专业化+技能型”、“高科技+技能型”人才。二是加大改善提升煤矿生产条件,提高一线矿工的收入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健全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是实现安全管理不失控的重要保证,超前做好防范与监控,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安全发展的可靠保障。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由数字技术支持的互联网经济将进入智能智慧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大力发挥创新作用,而创新就需要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基础。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力更是被无限放大。结合矿井目前形势来看,人才缺乏,职工相对老龄化,因此更加需要人才创新。需大力招聘应届毕业生,进一步为矿井优化人员结构,注入新鲜血液。企业中的创新往往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全要素的生产率来自创新。但是创新从来不是所有企业齐头并进的,而是创新成功的企业进入并生存下来,创新不成功的企业退出,甚至死亡,创新就是在这样的动态变化中发生的。这就是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有关美国的经验研究显示,企业之间生产率竞争所引发的进入与退出、生存与死亡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说大约有1/3~1/2的贡献。因而,这就需要将具备关键创新能力的企业家、技术骨干纳入初次分配的共享机制,与资本所有者一起承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收益。可见,要有效调动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技术骨干等各方的积极性,就要建立共享机制,提升企业活力,做大“蛋糕”。

二、坚持矿井结构性改革不动摇。

作者这些年来所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主要从企业的目的、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深入。长期以来,企业界一直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实际上,企业的目的应包含社会进步、美好,员工幸福等问题。企业应考虑与利益相关者共存共荣。这里所提到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那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团体或个人。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作为单一个体脱离于整个社会或是周围的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客户或消费者、政府,以及企业所在的社区等。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为它们都是企业的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想要得到高质量的发展需靠优异的管理。管理的真谛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没有积极性,尤其是员工,员工有积极性,企业就有可能做好,员工没有积极性,企业就很难做好,那员工的积极性要靠什么?那就是工作所带来的精神和物质层面的需求满足。

企业机制是调动企业各要素向企业目标前进的内在过程,指的是企业效益与经营者、员工利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企业效益增加了,员工待遇就提高;企业效益减少了,员工待遇就降低,这就是共享机制。企业应是员工“乐生”的平台,要创造条件让员工可以通过努力实现梦想、收获幸福,要让辛勤工作的员工未来生活有保障。通过共建和共享,要让员工感到有未来、有希望、有奔头,这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对企业、社会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在进行财富分配时,必须充分维护员工利益,让员工的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必须理性看待财富,兼顾公平,把公平放在重要位置,劳动者要分享财富,建立经营者、劳动者、所有者的正相关关系。企业要建立共享机制,让员工与企业结成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让大家通过辛勤努力的工作,共享企业财富。然而,共享机制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大锅饭”。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建共享,“共建”是实现“共享”的途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要凝聚职工,和谐共建,成果共享。共享机制的出发点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强调企业员工、技术骨干等人力资本通过员工持股、科技分红等在初次分配中实现与金融资本的利益共享。在分配制度上提升效率与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在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是最基本的分配,所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来补充。所以,要打造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我们首先需要在初次分配上提高效率、保障公平。

三、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深入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进一步打开了共享机制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空间。第一,启发了我们对员工持股的延续性运作机制的思考。员工持股要成为一种基本的企业制度,就要具有延续性,员工持有的不是市场上的流通股,而是内部利益分享股。宋志平在书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说员工持有的股份是激励股而非继承股。一般来说,员工股份不上市流通,而是分享红利和净资产增值部分,员工退休时由公司回购其股份,再派发给新员工。这样既能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又能保持员工持股的延续性。我觉得这都是为员工持股的延续性,使它成为一种企业的基本制度所提出的非常好的、本质的举措。书中还提到好企业七个的标准,分别为业绩良好、管理精细、环保一流、品牌知名、先进简约、安全稳定、责任当担。宋志平说,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而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必须把德行和责任摆在首位。所以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利益共享,才能超越狭隘的、自私的利益贪欲,实现利人利己的更大发展。宋志平还指出,不要将企业公民责任仅仅看成纯粹的利他行为,它在本质上将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行为。所以必须包括责任担当的利益分享,这个共享机制才是一个积极的、富有活力的,而且是能够可持续的共享机制。没有风险共担的利益共享,还不能充分传递市场竞争压力,不能激活组织。我认为,使命共担是共享企业更高的境界。承担社会责任,现在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但有人问,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会有损企业效益?其实,在当今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反倒对于企业提升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过去我们讲效益好,更多指的是利润,而现在资本市场分析效益时,不只讲利润,更强调价值。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华为早在1998年通过的《华为公司基本法》中就明确提出,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公司、国家与民族、自己与家人,这三者是紧密结合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企业中产生不竭的动力。最近几年,在面临美国封锁打压和严厉制裁的环境下,华为在加大研发投入,在突破根技术。任总关于这方面有一段话讲得非常到位,他说构建软件生态要站在国家安全和行业竞争力提升的视角,思考如何利用鸿蒙、欧拉解决国家整体产业、全行业的事。构建软件生态,要有战略眼光,把胸怀做大,目标远大,自己的实力就强了。要在3-5年内打造中国软件的根技术,围绕鸿蒙和欧拉两大操作系统,打造数字世界的生态基础,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所以华为的使命不光是企业角度的,不光是商业角度的,它还有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利益共享激发的活力和创造力,引导到为国家及民族、为公司、也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的使命上,这是利益共享的方向。大企业应当为国家民族面临的紧迫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可见,我们今天在看待企业效益的时候,社会在评估企业价值的时候,实际上都已经考虑了社会责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不会有损效益,反而会提升效益。